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是国家为规范工程造价计价行为、统一计价方法而制定的强制性标准,其核心在于通过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实现工程造价的市场化形成。以下是关键要点解析:
一、规范背景与适用范围
-
制定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合同法》《招标投标法》等法律,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按照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目标制定。 -
适用范围
- 强制适用:全部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工程建设项目,必须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
- 非国有项目:非国有资金投资项目可自愿采用。
- 阶段覆盖:涵盖工程发承包及实施阶段的计价活动,包括招标控制价、投标报价、合同价款调整、竣工结算等。
二、核心内容与计价模式
-
工程量清单组成
- 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载明工程实体项目的名称、编码、计量单位及工程量计算规则。
- 措施项目清单:包含为完成工程而发生的非实体项目(如模板、脚手架)。
- 其他项目清单:涵盖暂列金额、暂估价、计日工等。
- 规费与税金清单:明确必须缴纳的费用(如社保费、营业税)。
-
计价方式
- 综合单价计价:完成一个规定计量单位项目所需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管理费、利润及风险费用。
- 总价合同与单价合同:根据项目特点选择合同类型,明确价款调整规则。
-
风险分配原则
- 推行“谁可控、谁承担”原则,例如:
- 法律变化、政策调整由发包人承担;
- 工程变更、项目特征不符由责任方承担;
- 物价波动通过价格指数或造价信息调整。
- 推行“谁可控、谁承担”原则,例如:
三、关键修订与2024版亮点
-
2013版规范
- 替代2008版,增加工程价款调整、支付、结算等条款,强化可操作性。
- 明确16条强制性条文(如黑体字部分),必须严格执行。
-
2024版标准(GB/T 50500-2024)
- 标准性质转变:从强制性国家标准(GB)转为推荐性标准(GB/T),鼓励市场化应用。
- 风险分配重构:强化措施项目费用包干计价,明确发承包双方风险边界。
- 数据与机制创新:引入市场价格信息、企业数据库,弱化政府定额主导地位;建立全过程造价管控机制。
- 实施时间:自2025年9月1日起替代2013版。
四、计价规范的核心特点
-
强制性
- 国有资金投资项目必须执行,工程量清单编制需做到“四个统一”(项目编码、名称、计量单位、工程量计算规则)。
-
实用性
- 项目特征描述清晰,工程量计算规则简洁,便于投标人报价。
-
竞争性
- 措施项目、人工材料机械消耗量由企业自主报价,体现企业竞争力。
-
通用性
- 与国际惯例接轨,符合工程量计算标准化、规则统一化、造价市场化要求。
五、实施中的注意事项
-
专业人员要求
- 造价文件编制与核对需由注册造价工程师或造价员承担,确保质量责任。
-
合规性风险
- 避免通过不平衡报价、虚假清单等方式规避规范要求,否则可能导致结算纠纷或行政处罚。
-
地方配套文件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上一篇: 建设工程关键人员履约验证的标准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