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哪些工程不适合采用包干计价?
根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T 50500-2024)及行业实践,以下工程类型因施工条件复杂、不确定性高或风险难以预测,不适合采用措施项目费包干计价,否则可能导致发承包双方争议或成本失控:
一、地质条件复杂或不确定性高的工程
深基坑、地下工程:
地质报告可能无法完全反映实际条件(如岩层分布、地下水位),施工过程中需频繁调整支护方案、降水措施等,导致措施项目费大幅波动。
示例:地铁车站、综合管廊等地下工程。
软土地基、岩溶地区工程:
软土地基需额外处理(如预压、桩基),岩溶地区可能需注浆加固,这些措施在招标阶段难以准确预测工程量及费用。
二、合同工期较长或跨年度的工程
物价波动风险大的项目:
钢材、混凝土等主要材料价格可能因市场供需、政策调整(如环保限产)大幅波动,包干计价无法合理分担风险。
示例:跨年度桥梁、高速公路项目。
季节性影响显著的工程:
北方冬季施工需增加防寒措施(如保温棚、加热设备),南方雨季需增加排水措施,这些费用在长期合同中难以固定。
三、设计变更频繁或技术要求复杂的工程
超高层建筑、特殊结构工程:
结构形式复杂(如悬索桥、空间结构),施工方案可能因设计优化、技术难题多次调整,导致措施项目费(如模板、脚手架)变化。
示例:5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大跨度钢结构场馆。
改造、扩建工程:
既有建筑结构不明、管线复杂,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现隐蔽问题(如基础缺陷、管线冲突),需临时增加保护或加固措施。
四、发包人要求灵活或开口合同的工程
发包人保留设计变更权的项目:
若合同约定发包人可随时调整设计、施工范围(如装修标准、设备选型),则措施项目费难以提前固定。
示例:政府投资项目因政策调整需升级环保标准。
采用EPC(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模式的工程:
EPC模式强调“交钥匙”,发包人通常要求承包人承担全部风险,但复杂项目可能需分阶段调整措施费,包干计价不适用。
五、环境敏感或政策性要求高的工程
生态保护区、文物遗址周边工程:
施工需满足严格环保要求(如降噪、防尘),可能因政策升级(如排放标准提高)需增加措施,费用难以预测。
示例:三峡库区、历史街区改造项目。
应急抢险工程:
如地震、洪水后的灾后重建,施工条件恶劣且工期紧迫,措施项目费需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
六、实施建议
替代方案:
对上述工程,可采用部分包干、部分按实结算的混合模式。例如:
安全文明施工费包干;
临时设施费、垂直运输费按实际发生结算。
或采用动态调整机制,如约定物价波动超过一定范围时调整费用。
合同条款设计:
在合同中明确“不适用包干计价的范围”,并约定调整方法(如价格指数法、造价信息差额法)。
对复杂工程,可要求承包人提交措施项目费分析表,作为后续调整的依据。
总结:包干计价适用于施工条件明确、风险可控的工程,而对地质复杂、工期长、设计变更频繁或政策敏感的项目,应避免采用包干计价,以减少争议并保障工程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