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收藏本站|新浪微博|腾讯微博

欢迎访问恒泰建设工程咨询官网,建筑工程造价、审计,专业高效!

恒泰-工程造价咨询公司

微信号扫一扫微信号扫一扫
全国服务咨询热线:400-8289-380

业务关键词: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工业厂房工程造价江苏洋房工程江苏公共设施工程建筑工程造价

咨询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恒泰资讯中心 » 业务动向 » 建设工程类型中,哪个最易引发争议?

建设工程类型中,哪个最易引发争议?

文章出处:网责任编辑:作者:人气:-发表时间:2025-09-06 11:26:00【

 在不适合采用包干计价的工程类型中,‌地质条件复杂或不确定性高的工程‌(如深基坑、地下工程、软土地基工程等)最易引发发承包双方争议,原因如下:

  ‌一、争议核心:地质条件与费用预测的矛盾‌

  ‌地质报告的局限性‌:

  地质勘察通常基于有限点位的钻探数据,难以全面反映实际地层分布(如岩层倾斜、溶洞发育)。

  ‌示例‌:某地铁车站项目,地质报告显示为普通黏土层,但开挖后发现大面积岩溶,需额外注浆加固,导致措施费增加超30%。

  ‌施工中的动态调整需求‌:

  复杂地质条件下,支护方案(如锚杆、排桩)、降水措施(如深井降水、止水帷幕)需根据实际揭露情况多次调整,而包干计价无法覆盖这些变更。

  ‌矛盾点‌:发包人认为承包人应承担地质风险,承包人则主张地质条件异常属不可预见费用。

  ‌二、争议高发场景‌

  ‌深基坑工程‌:

  基坑深度超过10米时,支护结构选型(如土钉墙、排桩+支撑)对地质条件高度敏感。若实际土质与勘察报告不符,可能导致支护失效,需紧急变更方案。

  ‌案例‌:某商业综合体基坑工程,原设计采用土钉墙支护,但开挖后发现局部为砂层,需改为排桩支护,费用增加200万元,双方就责任划分争议数月。

  ‌软土地基处理‌:

  软土(如淤泥、淤泥质土)承载力低,需进行预压、桩基或换填处理。若地基处理效果不达标,可能引发沉降、开裂等质量问题,需二次处理。

  ‌案例‌:某工业厂房项目,软土地基处理后仍出现不均匀沉降,承包人主张地质条件异常要求追加费用,发包人认为施工方案存在缺陷。

  ‌岩溶地区工程‌:

  岩溶(喀斯特地貌)发育地区,地下可能存在溶洞、暗河,需进行物探、钻探补充勘察,并采取注浆、跨盖等措施。

  ‌案例‌:某高速公路桥梁项目,桩基施工时发现溶洞,需增加钢护筒及混凝土灌注量,费用增加150万元,双方就溶洞是否属“地质异常”争执不下。

  ‌三、争议解决难点‌

  ‌地质条件异常的界定‌:

  合同通常约定“地质条件与勘察报告不符时,可调整费用”,但“不符”的阈值(如土层厚度偏差、岩溶发育率)难以量化,易引发主观判断分歧。

  ‌证据留存不足‌:

  施工过程中若未及时记录地质变化(如拍照、取样)、未留存变更指令,后期举证困难,导致争议久拖不决。

  ‌专家鉴定成本高‌:

  地质争议常需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补充勘察或鉴定,费用高昂且周期长,进一步激化矛盾。

  ‌四、风险规避建议‌

  ‌发包人‌:

  ‌加强前期勘察‌:采用多种勘察手段(如物探、钻探结合),扩大勘察范围,降低地质不确定性。

  ‌明确风险分配条款‌:在合同中约定“地质条件异常”的具体标准(如土层厚度偏差超过20%、溶洞率超过5%)及调整方法。

  ‌预留风险金‌:在招标控制价中单独列支地质风险准备金,用于覆盖不可预见的费用。

  ‌承包人‌:

  ‌投标阶段充分评估‌:复核地质报告,对高风险区域提出疑问或要求增加勘察费用。

  ‌施工阶段动态管理‌:开挖后及时通知监理、发包人确认地质情况,留存影像、记录等证据。

  ‌购买工程保险‌:通过地质灾害保险转移部分风险。

  ‌总结‌:地质条件复杂工程因地质报告的局限性、施工中的动态调整需求,最易引发措施项目费争议。发承包双方需通过加强前期勘察、明确合同条款、留存证据等方式,降低争议风险。

相关资讯